地 址:
电 话:010-53678001
容积率:0%
绿化率: 不详
日租金均价:7.00 元/㎡·天
物业管理费:0.00 元/㎡·月
楼层高度:0.00米
实用率:70%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
业主类型:单一业主
小区地址:美术馆后街77号
物业管理:不详
出租面积包括: 。
提示:以上出租面积、日租金情况可能有变化,以您实时来电咨询为准。
园区
园区外,专属于北京城的新旧参半的气息,已经呼之欲出:远眺,有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美术馆这样颇为恢弘、设计感十足的现代建筑群;近看,亮果厂胡同、小取灯胡同纵横交错,低矮的砖墙灰瓦和年代感十足的老北京民居,将“77文创园”围在其间。
作为最近刚被列入首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的代表性园区之一,“77文创园”也像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一样,变成了新与旧的分界线,雅与俗的粘合剂。
历史
前身胶印厂,如今是“胡同里的美术馆”
“这里原来是北京胶印厂,我就在旁边玩大的。后来为了环保,胶印厂搬到了其他地方,这里的旧址就被保留了下来。”
走进“77文创园”的正门,属于上世纪的工业气息几乎扑面而来:几层高的红砖小楼,墙漆有着鲜明的剥落痕迹,之前胶印厂遗留下来的钢管已经锈迹斑斑,纵横叠加,给整个园区增添了几分朋克之美。
高处,蜿蜒曲折的游廊上是厚重的铁制楼梯,将园区内孤零零矗立的楼房连成一体。站在楼梯顶上向下望,一些别致的雕塑、涂鸦和美术作品,点缀在铁锈红的砖楼之间。一个1991年生产的德国造烫金模切机,被特意摆在园区的角落,彰显了一段胶印厂人的记忆。
适逢周日,类似杜先生这样的游客也有不少,三三两两地穿行于楼层之中。楼宇之间镶嵌着一些现代化的咖啡馆、便利店和小型阅览室。
这里从2012年开始改造胶印厂,2014年文创园落成,周围的老街坊有时会来这里逛一逛。不远处就是中国美术馆和中央戏剧学院,也能看到不少年轻学生和外国人来这里参观。
承袭着老胶印厂的记忆,年轻的“77文创”成了一个小小的纽带,联结起老一辈和年轻一代共同的文化追求。
定位
“艺术和商业,不一定相互矛盾”
“77文创园”的2号楼,如今已经住满了工作室——一扇扇的磨砂玻璃门隔开了一个又一个房间,不少摄影、时尚或媒体团队驻扎于此——这几乎是北京城每个文创园都拥有的营利模式:提供给一些团队相对开放的办公空间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将其变成办公区。
但在2号楼的前面,一间偌大的展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作为园区内唯一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美术展,以西北民俗风情为主题、由“无用公司”主办的“无用美术展”,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
展厅内光线昏暗,悠扬的西北民谣萦绕于耳际,带着陕北地区粗犷气息的夹袄、背心,专门耕作于黄土高原之上的农具等等,带着鲜明的民俗标签,让不少观展的游人赞不绝口。
“这种美术展每半年一次,参观是完全免费的。
将带着胡同味的艺术,融合进了商业运营之中,这在“77文创园”并不少见——在“无用”的对面,一家咖啡馆墙外张贴的海报,就是关于一位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的艺术展览信息。
不同
“小而美之花”
相比于北京其他建筑拔群、配备一流商业设施的文创园,“77文创”十分接地气——楼群低矮、空间狭小,旁边胡同的入口处,还能听到孩子们的玩闹声,大爷大妈坐在墙根下的石凳上晒太阳,自行车“叮铃铃”地穿梭于人流之中。
和798艺术区这种文创园的创办理念不同,“77文创园”是尽量低调,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改建胶印厂的时候,“77文创园”尽量保持原貌,也没有做什么大力的推广,顺其自然。
而在2号办公楼对面“北京剧目排练中心”的存在,这栋建筑面积逾3000平方米的排练中心,坐拥19间专业排练厅,租金却只有周边租赁市场的1/3,每间排练厅每天的租金只有300元。
这种间接为戏剧行业提供补贴的方式,“77文创”被周围众多美术馆和剧院环绕,变成了剧场舞台之下的一块艺术桃源。演员、剧组来到这片价格低廉、环境优越的排练场所进行戏剧排练,十分便利。
排练中心楼下,张贴着数十张戏剧海报——这些剧目在北京的各大剧院上演,甚至巡演全国,但作品的雏形,全都是在这栋三层小楼里生根发芽,有了艺术初初的模样。
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建筑面积3560平方米,共有专业
性、多功能、规模不等的排练场地19个,更衣室、
道具间、化装间、餐厅等辅助设施一应俱全。每间
排练厅都安装吸音板,增强排练厅隔音效果;部分
排练厅和合成厅安装镜墙、把杆,配备地毯、地胶、
灯光、流动音响等设备,以满足戏剧、戏曲、舞蹈、
音乐等多种剧目的排练需求。中心还能提供小型会
议室,具备演出排练、交流、讲座、展示等多种服
务功
地址:
电话:010-53678001
手机:010-53678001